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教育漫谈
把“三爱”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东港市七中关工委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提出的,他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把“三爱”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建立“三爱”教育活动长效机制
为了把“三爱”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校成立“三爱”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责任,把“三爱”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相结合,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坚持鲜明的道德导向,对在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学习“三爱”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每周一堂优秀传统文化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三爱”教育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劳动光荣”理念,不断增强学生践行“三爱”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用“三爱”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三爱”教育的有效载体,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学楼走廊墙壁、楼梯竖面布置内容丰富的宣传板、名人名言,操场边建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教室里有学生自己设计布置的黑板报,时时处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把“三爱”教育与学校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九一八”国耻纪念日纪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重温入团誓言等教育活动等,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引导他们对照先进人物找差距,同时以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为榜样。同时把“三爱”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第一课、主题班团会等各项活动中,开展“感恩母亲”母亲节系列活动;“学雷锋”走进社区系列活动;“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系列活动,不断深化广大学生对“三爱“的理解和认识。
二、开展“三爱”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学习要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学习是学生的本分,爱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优秀品质,需要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引导、个人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为此,学校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把朗读的习惯、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研讨交流的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
爱劳动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做起。针对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学校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们达成共识:从做好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孩子们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让他们懂得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学校要求首先从做好班级、校园卫生开始,从做好一项家务劳动开始。班主任不定期通过电话访、家访的形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务劳动情况,并且把学生做家务的情况,体现在每学年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另外,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街道的公益活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对青少年来说,爱国需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爱国情感重在实践中养成。学校要求学生从规范日常行为做起,把爱国化为具体的行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学生们肃穆的表情、响亮的歌声是爱国;讲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爱护自己的家园是爱国;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周围的人也是爱国。虽然这些只是小事,它却是爱国的开始,体现了爱国意识。
三、开展“三爱”教育读书及征文活动。
读书及征文活动是开展“三爱”教育活动的重要活动载体,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市统一开展的读书征文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开展“三爱”教育读书活动,学校的节假日有计划的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在开展读书活动以及系列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向学生开展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每名学生围绕三爱主题,尽情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抒发自己努力学习、热爱劳动,阐释青少年一代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长大为建设祖国奉献一切的美丽梦想。学校评选出70余篇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奖,并且有计划的把这些作品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同时,学校推荐这些作品参加丹东市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征文活动。

      “三爱”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党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培养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孩子们从小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宫兆军)

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