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曾指出,要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本人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合奏曲,谈点初浅看法。
一、当前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宽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比较好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正在得到广泛认可,未成年人文明行为有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问题和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紧张焦虑、忧郁消沉等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成年人普遍感到不快乐,自由支配时间少,课业负担重,缺少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
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较大,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要求、期待。同时与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成就忧虑、同伴交往等矛盾,缺少适新应变的处理能力。导致他们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念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的果实;沉溺于玩电子游戏机和网吧,过早学会抽烟、喝酒;不懂得感恩,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利益,少宽容。
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大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高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未成年人开拓了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多元文化思潮的交融,各种利益碰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带来了一列新的严峻挑战。
社会上不良风气和现象,影响着幼稚、敏感而抑郁情绪化的未成年人,他们易受到腐蚀,形成不良心理,价值观发生偏离。
电影和文化作品中暴力描写,易成为未成年人模仿的对象,不经意中受到侵染,使未成年人社会规范失控。
歌舞厅网吧把未成年人当成摇钱树,未成年人被诱惑进入的情况仍然严重,未成年人很容易上网成瘾,还有什么心思去学习,更谈不上什么远大理想和抱负。
相反,社会上向未成年人年开放的娱乐文体活动场所明显不足,未成年人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偏少,更缺乏有专人指导的活动场所。在宽甸山区,到了寒暑假孩子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父母花钱金的各类补习班。
2、家庭教育家长存在着强烈的被迫性和盲目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人从这里走向生活。”在和睦、温暖、向上的家庭里,孩子沐浴在情意浓浓良好氛围中,奠定了正确的人生观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前,并没有经过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培训,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强烈的被迫性和盲目性,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溺爱型,孩子像个小太阳,全家围着孩子转。父母像保姆一样顺着他,宠着他。孩子可能因此失去个性发展,没有独立能力,没有开拓进取精神,缺少创新意识。
粗暴型,家长要求孩子绝对听话,严厉干涉孩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暴粗躁型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象家长一样,形成粗暴、冷酷、言语行动缺少文明礼貌的性格。
放任型,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任其自流。这些家长,有的只顾自己的事业,有的热衷于赌博、吸毒、打麻将,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同时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也容易对孩子放任。生活在放任型家庭的孩子缺乏亲情,在学校纪律性差,学习不好,在校外极有可能被坏人引诱。
民主型,民主型家庭为孩子心理和个性发展提供宽松、温暖空间,在学习上不做过高要求,不把分数看得很重,教育孩子的方法以激励教育为主。孩子心理负担较轻,学习主动、学习好、品德也好。
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我们应该承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在不断总结和反思基础上,不断地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方向迈进。但是学校德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到位问题:
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普遍存在重学生考试成绩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没有真正走出看考分、看升学率的老路。以安全和怕出问题为由,实际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郊游、踏青等活动。
德育活动流于形式。任课教师很少主动地通过课堂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有的班主任不重视学生思想引导,对学习不好、经常违纪的“后进生”,缺乏爱的关怀,甚至恶语中伤,造成学生心灵的压抑。
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滑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教师精神萎靡,趋势趋利,言行不一,影响和动摇青少年的理想和信念;有的教师奉献精神萎缩,名利之心膨胀,不能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丢失了教育工作者应有胸怀和品格;个别教师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把家长和学生作为攫取个人私利的对象,教师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
4、部门之间工作协作配合不够密切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的东西多,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不够密切。
各部门都在创新活动载体,以各种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于没形成合力,缺少必要的协调,往往形成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如在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中,多个部门为学校出题目,活动接应不暇。由于内容相同或者接近,又往往集中在一二个有影响的中小学校,学校只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压力很大,甚至是反感,只好应付差事,活动的结果虽然主办单位赚了个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上有名,起到“造势”作用,但是受教育面和教育效果却是打了折扣的。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教育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重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主体作用,形成社会合力,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1、未成年人教育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并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宣传、教育、综治、司法、工青妇、公安、科技、文体、工商、财政和关工委应密切配合。
要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的投入。努力盘现有的资源,一些单位的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应当创造条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在街道和小区、村组新建或增设一批符合未成年人需求的活动场所,配备专人管理和指导,形成未成年人思想等建设阵地。要加大对文化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色情、暴力及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视作品进入未成年人的视线。多创作、播放一批积极健康、内容新颖,符合当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审美标准的影视作品。多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愉快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合力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贡献,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委领导下统一安排,避免重复和资源的浪费,注重教育活动的实效。
发展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伍。各级关工委要采取主动与教育、文化、共青团、妇联、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党史村史、法制安全、诚实守信等专题报告,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卫生、心理、维权等方面开展服务。
2、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未成年人的主体是广大中小学生,学校应主动担负起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的责任。
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改变评价学校,奖励教师以升学率和学习成绩为标尺的作法,加大德育考核比重。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的重要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广大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正面效应开始。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学校要多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有益的德育活动,多组织一些没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或艰苦、或快乐、或感动活动中培养品质,养成道德。
家长学校对于提高家长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学校是家长补充科学教育子女的“加油站”,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要积极推广办好家长学校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高家长重视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要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学生校内校外有人管,形成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才能实现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的目标。
(作者 宽甸满族自治县关工委秘书长,宽甸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原宽甸满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员 高世民)